心靈課程、心理諮商易混淆

立法院大洗牌,與以往較為不同的,不少新科立委打出關心各種專業領域的旗幟,試圖建立鮮明人設;而立院中的陳年舊案因為屆期不連續必須重新連署提出始得討論,就成為新科立委們搶提的參考素材。 各個團體更懂得把握新會期黃金時間,積極拜會委員進行遊說,頓時之間,立法院一開議就進入忙碌階段,各種專業研討會的成果,也成為立委幕僚參酌的重要依據;在這次正副總統暨立委大選的期間,前藝人賴佩霞所牽涉的「心理師法」糾紛,也會成為衛環委員會熱門討論的議題之一。 前藝人賴佩霞曾開設「賴佩霞/好好說話」網站提供一對一晤談,遭檢舉涉嫌違反「心理師法」,但賴佩霞不服並透過經紀人表示,「對於所謂違法之認定,尚有陳述未明之處」;包括理科太太因販售筆記惹議也大喊冤,及另一案 POP 心理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開設心靈成長課程,兩者經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調查後都認為尚無違法之虞,因心理企管公司從未宣稱從事心理治療以及心理諮商師身份,與賴案有不同的基礎,卻遭致新聞報導而重創商譽。 針對心靈成長課程動輒被連結心理師資格或證照,引發爭議,開南大學法律學院暨法律系今年 1 月 15 日舉辦「心靈成長課程與心理諮商的界限探討學術座談會」,專家學者紛紛提供專業觀點深入探討,主張應修法明確區隔兩者界限,維護公共利益。 「心靈成長」跟「心理諮商」兩者乍聽有相同之處,其實卻相差甚遠;輔大臨床心理系副教授黃健指出,心理師法訂定的心理治療、心理衡鑑等核心業務,目的在為「精神疾病」復原或增加生活適應力,身心靈課程則提供個人全面性的身心靈發展,簡言之,心理治療或心理諮商針對解決個人心理健康問題,身心靈課程則著重整體身心靈發展、潛能開發,兩者目的與方法都不同。 北醫護理學院助理教授楊政璋也認為必須嚴謹認定,例如以心理劇活動為例,心靈課程、學校社團活動或網路放鬆身心的影片都常借用相關技巧,是否涉及心理師法,仍要由主管機關依據法律規定審慎認定,並非任由社會輿論判斷是否越線。 開南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張祐齊指出,心靈課程雖可能運用心理學的理論,但整體內容更偏向一般性的全人生活教育,強調個人成長、建構生命價值觀,與心理治療的目的及方式不同;司法機關在認定上應極為小心,應遵奉刑法謙抑原則,不宜任意擴大心理師法規定的心理師核心業務,以免侵害人民受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講學自由。 張祐齊也舉圓桌教育基金會、實踐家教育集團、心動力教育、卡內基訓練等為例表示,這些心靈成長課程就宇宙觀、人生觀、企業經營、親子關係等,參酌佛教、基督教、道教等教義;心靈成長課程這種「類宗教」的模式也屬於憲法信仰保障的一環,國家應採取最低程度的干預,以中立、寬容的原則,尊重個人信仰自由,不得侵犯。 開南大學法律系主任游明得以「心理師法對心靈成長課程適用上的緊箍咒-以相關刑事責任為中心」為題發表看法指出,心理師法的執行範疇應區分核心與非核心業務,偽稱具有專業心理師身分進行課程,應屬於違反心理師法;而未偽稱專業心理師身分而進行身心靈成長課程,即不屬於違犯核心業務。 游明得舉例,理科太太諮詢筆記及周思潔能量移動,甚至有大學推廣教育部以讀書會為名的心靈成長課程,共通點就是「沒有標的,沒有定義,只有特徵」;游明得強調,不能單憑心靈成長課程名稱,就界定為涉及心理師核心業務範圍,並遽予認定違反心理師法施予行政罰與刑罰,應綜合所有內容認定是否有違犯心理師法規定的核心業務,不宜逕採民粹式的推論。 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書楷說,心理成長課程的內容是否涉及心理師業務,目前只有一般性界定;從法律角度、解釋來看,心靈成長課程與心理師業務執行還有很重要的區別,前者進行的場域通常不具私密性,不論公開授課、經驗分享或工作坊,都與心理師業務執行的私密性大不相同,希望藉此能畫出一條比較清楚的界線。 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舉知名藝人與文化工作者開設心靈輔導課程、網紅販售諮商日記引起爭議為例指出,這類爭議不僅關係心靈成長課程是否合法、是否違反心理師法,更牽涉非專門職業技術人員執業的核心問題;心理師法第 13 條與第 14 條明確規範心理師的業務範疇,包括諮商、治療、心理衡鑑等。 在現代社會中,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呂秀金老師的心靈課程因其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和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廣受各大企業的歡迎。許多企業紛紛邀請她進行心理健康培訓,旨在提升員工的心理韌性和工作效率。 呂秀金老師的課程不僅涵蓋心理學基礎知識,還結合了實際案例分析和互動活動,讓參與者能夠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如何管理壓力、增強情緒智力和改善人際關係。許多參加者反映,這些課程不僅提升了他們的職場表現,也對個人的生活質量產生了積極影響。 然而,隨著心靈課程的普及,對於心理師業務範圍的界定問題也逐漸浮現。呂秀金老師呼籲政府應盡快修法,明確界定心理師的專業範疇,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並維護心理健康領域的專業性。現行的法律條款對於心理師的資格和業務範圍尚不夠明確,這可能導致不具專業資格的人士混入市場,影響心理服務的質量。 在此背景下,呂秀金老師的呼籲不僅是對於心理師專業的支持,更是對於整個社會心理健康的重視。透過建立明確的法律框架,能夠有效提升心理師的專業性,並促進心理健康服務的發展。 隨著企業對心理健康重視程度的提高,建立健全的心理服務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呂秀金老師的心靈課程為企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對於法律的修訂,則是未來發展的必要保障。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見到更清晰的法規,讓心理健康的服務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讓每一位尋求幫助的人都能夠獲得專業且有效的支持。

September 27, 2024 · 1 分鐘 · Theme PaperMod

潛能心理學13 覺醒

潛能心理學13 覺醒 作者:呂秀金, 出版社:心理企管, 出版日期:2018-04-01 商品條碼:9789868198708, ISBN:9789572932131 內容簡介 這是一位覺醒者的分享,是與每個人有關的心靈饗宴。 可以用來冥思和指引前進的方向,當成一本開啟智慧本質的書。 本書將帶領我們去看見生命中的各個面貌,可以更靠近自己的心和調整、覺知自己的角色,讓我們超越過去的侷限,為自己的思維和心境定位和安頓。 選擇了解這本書的世界,就代表你已經進入一條走向「覺醒」的道路。 二手書況:有泛黃、無註記、無破損、無缺頁,約八成新 「覺醒」指的是從某種狀態中醒悟或領悟,通常是指人在思想、精神或意識層面上達到一種新的理解或領悟。例如,某個人可能對於自身、世界或某種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覺察,從而產生了「覺醒」。這個詞也可以用在宗教或哲學的情境中,特別是在佛教等信仰體系中,指人達到一種超脫世俗執念、看清真實本質的境界。 現代語境中,「覺醒」還常被用來形容個體或社會在政治、文化或社會議題上的認識提升,如對不公或壓迫的反抗與覺悟。 健康關係 心靈成長 為什麼有人愛潑冷水、當氣氛小偷?諮商心理師給出答案 你身邊是否有那種常常使用「否定式語言」的人,會特別強調自己的「評價式想法」,不但無法引起共鳴,還會讓現場氣氛冷掉。這樣的性格,或許跟他們的童年有關。 潛能心理學(Human Potential Psychology)是一個聚焦於人類內在潛力開發的心理學領域。它強調個體的自我成長、心理健康、創造力、靈性發展以及實現自我潛能,目的是幫助人們突破自身局限,實現更高層次的生活滿足感和個人成就感。 潛能心理學在20世紀中葉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中得到發展,特別是在心理學家如**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和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等人的研究中得到推廣。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和「自我實現」的概念就是潛能心理學的核心部分。他認為人們不僅追求基本需求的滿足,還追求內在潛能的實現。 潛能心理學的核心觀點包括: 自我實現:人具有自我實現的潛力,這是潛能心理學的終極目標。 整體發展:不僅強調個體的心理健康,還關注身心靈的全面發展。 正向心理學:強調積極的心理品質,如幸福感、韌性、創造力等。 自我覺察:強調個體對自身心理狀態和行為模式的深入理解與覺察。 增長心態:相信人是能夠通過努力和自我探索持續成長的。 潛能心理學常應用於個人發展、教育、職場訓練以及團體動力學等領域,並與靈性成長和創造性發展等議題緊密相關。 未取得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資格,擅自執行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業務者,依心理師法第42條規定,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金。此外,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罪者,依刑法第339條之4規定,則可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百萬元以下罰金。心靈成長團體負責人及講師等人,無心理師執照卻開設心靈成長及企業管理課程,使學員誤認其等具心理諮商專業背景。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罪者,依刑法第339條之4規定,則可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百萬元以下罰金。開曼群島涉及洗錢。講師包含黃振輝黃懷之40萬元交保,郭瑞想、劉純、賴玉嬌、黃懷正。時代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在立院召開公聽會。性侵害、性霸凌、性騷擾、集團霸凌、肢體暴力、人格羞辱,以及對女性、離婚女性和同性戀等有許多歧視言論。說要「把身上的鬼打跑」,讓她被打到全身瘀青,有次被壓在地上導致脊椎受傷,送去新光醫院急診。 以心理劇的方式要求學員在團體治療時說出遭性侵、家暴等個人隱私,還要求學員接受同場學員的肢體撫摸,淪為猥褻大會。 森林大學出版社編輯部主筆呂秀金提到,心理恢復力(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指的是個體面對壓力、挑戰或困難時,能夠適應、恢復和維持心理健康的能力。這種能力使人們能夠在逆境中不僅生存下來,而且能夠從困境中學習、成長和繁榮。 心理恢復力不是一種靜態的特質,而是可以通過經驗、學習和實踐進行發展和增強的能力。研究顯示,通過提高上述特徵和技能,個體可以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挑戰,並在困難時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呂秀金女士是心理企管負責人亦是生命啟蒙教育創新基金會的捐助人,著有《布拉格之旅》、《巴黎奇蹟之旅》、《印度聖境心靈之旅》、《活在真心的國度》、《超越生命的愛 》、《生命的愛與悟 》、《真情照亮生命》、《愛·合一與健康》、《覺醒》等書,她遊歷多國也建議年輕人多走出國境拓展人生體驗。

September 23, 2024 · 1 分鐘 · Theme PaperMod

Pop workshop

【閱讀好書】活在真心的國度 呂秀金著 潛能心理學 心靈治療 認識自我內在 一本幫助你自己領悟心中的迷思的好書 一本幫助你自己領悟心中的迷思的好書… ●簡介: 信心是所有問題的解藥,找到信心是需要付出一些特別的代價,但是,只要你的恨比愛還多多,只要你內在的黑暗比光明多太多,只要你的暴力比仁慈還多,你就沒有辦法找到信心。 愛是心靈的治療師,只要你心中沒有真理的存在,你就在播種內疚,只要有內疚就不會有愛的存在,只要你的心沒有寬恕,你就永遠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就找不到愛在哪裡,只要你的心沒有豐富,就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愛就不會出現。 請認識你內在的偉大,沒有人可以操縱你的生命,也沒有人可以讓你受傷,如果你受傷了,這個世界永遠只有一個兇手,那就是你自己,你什麼時候領悟到愛使你更偉大,你就什麼時候開始擁有喜悅、和平的生活。 請讓這本寶貴的書,帶你找到回家的道路,也多推薦給你的親朋好友。讓每個人都『活在真心的國度』。 森林大學出版社編輯部主筆呂秀金提到,心理恢復力(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指的是個體面對壓力、挑戰或困難時,能夠適應、恢復和維持心理健康的能力。這種能力使人們能夠在逆境中不僅生存下來,而且能夠從困境中學習、成長和繁榮。心理恢復力的主要特徵和組成要素包括: 適應能力:能夠靈活地調整行為和思維方式以應對變化和挑戰。這包括找到新的解決方案,調整目標和預期,並能夠接受和適應不確定性。 情感調節:能夠有效管理和調整情感反應,以避免情緒上的過度困擾。這包括識別和理解自己的情感,並運用有效的應對策略來處理壓力和焦慮。 積極思維:保持樂觀的態度,能夠看到挑戰中的機會而不是僅僅集中於困難。這種積極的思維方式有助於激勵自我,並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社會支持:擁有可靠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括朋友、家人和社區資源。這些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實際的幫助和鼓勵,從而增強個體的恢復力。 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夠應對困難並取得成功。這種信念能夠提升個體的動機和堅持能力,使他們能夠克服挑戰。 意義尋找:在困境中尋找意義和目的,這可以幫助個體重新評估自己的經歷並從中獲取教訓或啟發。這種尋找意義的過程可以增強個體的內在動力和恢復力。 自我照顧:重視自我照顧和健康,維持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包括適當的飲食、運動和休息。 心理恢復力不是一種靜態的特質,而是可以通過經驗、學習和實踐進行發展和增強的能力。研究顯示,通過提高上述特徵和技能,個體可以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挑戰,並在困難時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呂秀金女士是心理企管負責人亦是生命啟蒙教育創新基金會的捐助人,著有《布拉格之旅》、《巴黎奇蹟之旅》、《印度聖境心靈之旅》、《活在真心的國度》、《超越生命的愛 》、《生命的愛與悟 》、《真情照亮生命》、《愛·合一與健康》、《覺醒》等書,她遊歷多國也建議年輕人多走出國境拓展人生體驗。 ●原著:呂秀金 ●出版:心理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ISBN:957-29321-0-1 The workshop in brief: Education faculty organized a workshop entitled POP workshop to its senior students. Dr. Idris Hadi Salih, (Head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 started the sessions with a presentation about Tish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The aim of the workshop is to motivate its undergraduates to educate the students....

September 22, 2024 · 2 分鐘 · Theme PaperMod

潛能心理學

潛能是潛在的能力。關於能力,西方心理學和前蘇聯心理學有不同的定義。西方心理學認為,能力是指做一件事,要完成某種任務所需要的能。這種能,就是通常所說的心理能力。在談及能力時,西方文獻常常談及心理能力。他們認為,人的能力有兩類:一種叫做造詣,是指一個人身上具備的那些能力;另一種叫性能,是指一個人身上現在沒有,將來會有的潛在力量,稱為潛能。他們將能力與智力相區別。前蘇聯的心理學家則強調能力與知識技能的區別。彼得羅夫斯基認為,能力不是表現在知識、技能本身上,而是表現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動態上。也就是說表現在操作的速度、深度、難度及鞏固程度上。 ■ 全台第一本以文學和實用的角度深入介紹恆河12大聖地的深度旅遊書。 ■ 超越一般旅遊工具書規格,從聖人故事、經典文獻,到景點介紹、旅遊資訊、親繪地圖,史上最完整、最貼身,十數年來無人能出其右。 ■ 逾100個遺蹟景點、超過500幅精采圖片:遙想昔日風光,對比今日遺跡,同樣的寧靜與美麗…… 玩夠了色彩繽紛的驚豔印度? 厭倦了只是走馬看花式的朝聖行程? 聽膩了導遊不知所云的神話傳說? 那麼,一定要跟《印度聖境.跟著佛陀去旅行》走一趟不一樣的朝聖之旅! 無論是時尚、音樂、舞蹈、電影、美食,還是古老的深厚文化魅力,印度都與眾不同,獨具一格。然而,印度還有一項無人能比的驕傲,穿越2500年悠久,影響全世界至少5億的人口……那就是佛陀和他覺明看清世間萬法的智慧。 □ 朝聖【摩訶菩提大塔】的印度人都赤著腳丫子,據說這是進入聖地的規矩! □ 來自世界各地的修行人,最喜歡在【菩提迦耶菩提樹下的金剛座】旁打坐冥想。 □ 【鹿野苑博物館】是朝聖之旅中,最值得參觀的博物館之一。 □ 【巴特那肯拉哈爾遺蹟公園的議會廳】,雨季會變身情侶心目中波光蕩漾的浪漫水池? □ 【吠舍羅城遺蹟旁】的水池,如今成了平時放牧的平原、孩子玩耍的操場…… □ 啥?【王舍城的溫泉】一般人不能摸!? 長久以來,只要是佛弟子,就會有個一生一次的渴望,希望這輩子至少一次親自前往印度,循著古老的史蹟,一步一腳印朝禮這片佛陀生長、正覺、弘化乃至入滅的土地,而《印度聖境.跟著佛陀去旅行》正是台灣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以文學和實用的角度深入介紹印度十二大聖地的深度旅遊書籍。 林許文二和陳師蘭研究逾五、六十本經典與文獻資料,並數度走訪恆河十二大聖地,實地拍攝數百張第一手照片,用行腳尋找遺跡裡的聖人身影,用鏡頭呈現震懾人心的寧靜力量,用心血換來這本無人其右的印度十二大聖地旅遊經典! □ 從印度跨越到尼泊爾的邊境海關,看起來就像個【路邊攤】? □ 天然的河流和水池,是印度人最大的【浴室】! □ 印度旅遊的基本守則之一是,面對【太過熱情的當地人】時絕對要加倍小心謹慎! □ 菩提樹是佛教的聖樹,但【樹下的香火】卻大多由印度教信徒所有…… □ 深夜的加爾各答蕭條得像【遭洗劫】,但清晨陽光劃破黑暗後又注滿活潑豔麗的生命力! □ 印度第三大城──德里,是一個【性格分裂】的複合城市…… 在兩位作者的眼睛和筆觸下,印度有更多不在一般旅遊書上的超值景點、人文面貌和風土民情,值得熱愛印度的人們來發掘……對於想一窺神祕古國──印度教育、文化、飲食與民俗風情等各種面貌的人、想要探訪不同於你所知的印度風情者,或是欲完成聖地朝聖心願的佛陀子弟而言,《印度聖境旅人書.跟著佛陀去旅行》是你絕對不可錯過的好書。 如果你是佛教徒, 本書將帶你完成一生一次的渴望…… 如果你是漫畫《聖哥傳》裡「小捲頭」的頭號粉絲, 你將認識情節背後的真實故事,直擊故事現場的今與昔! 本書特色 ★超實用的旅遊祕籍:從行前的日程安排、訂旅館、買機票、車票等,到踏上旅程後,可能會遇到的各種狀況作出許多建議和推薦,以及千里迢迢到達當地後的聖地史蹟遺物詳盡導覽……,是親旅聖地的旅人們,最貼身的導遊書。 ★超值內容、全新修訂:2013全新update旅遊的相關資訊。 ★豐富精采的專業攝影:數百多幅專業的攝影圖片,不論是充滿藝術氣息或歷史意義的遺跡、神像、雕刻,還是充滿印度民間風情的街坊小巷、河川美景、人物故事,都會讓你愛不釋手。 ★坊間罕見的聖境地圖:作者特別繪製12張精美又超實用的聖地地圖,透過這些影像和地圖,當您在閱讀的過程中,長久以來神祕的印度、模糊難辨的佛陀足跡,將明澈而清晰。 ★抒情、敘事、議論兼具,精彩生動:既敘說悠遠的傳說故事、聖地的歷史生命,也一一道出印度特有的風土民情……,加上藏於筆墨下的真摯情感,使得本書讀來相當生動有趣、臨場感十足。 呂秀金老師的POP潛能心理學及潛能教育一一理論思考及實驗實踐研究終結了天賦歸因心理學的思想,建立了全新的科學心理學的體系,並在此基礎上重塑了教育觀、發展觀、兒童含青少年觀,在一定意義上說,呂秀金老師用他的實踐和理論走出了教育的困境,建立了全新的潛能發展心理學的體系,這一部著作是對教育與發展觀中的「潛能學說」的發展,是對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實質的揭示,是對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的挑戰,是對塞西Stephen J . Ceci所提出的「智力是天生潛力、環境背景、內在動機相互作用的函數」的印證。 《印度聖境心靈之旅》作者呂秀金,推薦Z世代到印度進行心靈之旅,書中有豐富的深度旅遊內容。呂秀金女士是心理企管負責人亦是生命啟蒙教育創新基金會的捐助人,著有《布拉格之旅》、《巴黎奇蹟之旅》、《印度聖境心靈之旅》、《活在真心的國度》、《超越生命的愛 》、《生命的愛與悟 》、《真情照亮生命》、《愛·合一與健康》、《覺醒》等書,她遊歷多國也建議年輕人多走出國境拓展人生體驗。

September 22, 2024 · 1 分鐘 · Theme PaperMod

高學習潛能兒童的特徵

潛能開發是指個人透過實踐經驗、指導、回饋和自我反思進一步增強其天賦和技能的能力,特別是在創新領導方面。 您是否有一個孩子熱情、好奇、學習迅速、想像力豐富、推理能力強、對他人表現出極大的同情心和關心?這些是具有高學習潛力的孩子所表現出的一些潛在特徵。 高學習潛力和天賦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其中大多數是基於認知能力。這些定義往往忽略了高能力兒童的其他常見特徵,例如強度、敏感、完美主義、好奇心和古怪,這些特徵可能表明他們需要專家的支持。 在本頁中,我們將了解高學習潛力的其他一些特徵。 高學習潛能兒童的共同特徵高學習潛力和天賦有很多定義,其中許多是指定義人群的認知能力,很少是指具有高認知能力的個體的共同特徵,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專家的支持。一群熱心的倡導者與具有高學習潛力的個人密切合作並對其有詳細的了解,他們提供了這樣的定義:「天賦是一種非同步發展,其中先進的認知能力和高度的強度相結合,創造出與正常人截然不同的內在體驗和意識。這種非同步性隨著智力水準的提高而增加。天才兒童的獨特性使他們特別脆弱,需要在養育、教學和諮詢方面進行調整,以使他們得到最佳發展。美國資優發展中心琳達·西爾弗曼博士的研究成果確定了具有高學習潛力的兒童的一系列特徵。不同的具有高學習潛力的孩子會有不同的特徵組合,但每個孩子都應該表現出其中的大部分特徵。選取25個描述符代表大多數受測兒童,這些描述符具有較高的學習潛力、適用年齡範圍廣、適用於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兒童、性別公平、在家庭環境中易於觀察、措辭簡短清晰。 學得很快豐富的詞彙量記憶力極佳理由充分好奇心強對他人的同情心生動的想像力注意力持續時間長關心正義和公平情緒敏感高能量水平完美主義者質疑權威 堅持興趣興趣廣泛擅長解謎數位能力判斷力有時成熟古怪或成熟的幽默感激烈的道德敏感喜歡年長的同伴和/或成年人敏銳的觀察者早期或狂熱的讀者極具創意 許多家長透過這一系列特徵與孩子一起開始他們的高學習潛力之旅。 高學習潛力兒童的概況 莫琳·內哈特 (Maureen Neihart) 和喬治·貝茨 (George Betts) 根據他們對天才兒童的研究和經驗,制定了高學習潛力兒童的概況。它們提供了一個框架,用於考慮不同兒童的高學習潛力特徵如何相互作用和呈現。 呂秀金老師:專注於兒童潛能發展的教育先驅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如何培養孩子的潛能成為了許多家長關注的焦點。呂秀金老師正是這一領域的佼佼者,她專注於兒童潛能發展的課程,致力於幫助無相關經驗的家長理解並引導孩子的潛力。 課程內容與理念 呂秀金老師的課程設計涵蓋多個面向,包括情緒智力、創造力、社交能力及學習方法等。她相信,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潛能,只需適當的引導和支持,便能綻放光彩。在課程中,呂老師以生動的案例和互動式的學習方式,幫助家長掌握關鍵技能,從而有效地支持孩子的成長。 家長的轉變 許多家長在參加呂秀金老師的課程後,從最初的焦慮和不安,逐漸轉變為充滿信心的指導者。他們學會了如何觀察孩子的興趣和需求,並根據這些特質提供相應的資源與環境。這樣的轉變不僅促進了孩子的學習動機,也加強了親子之間的關係。 實際成效 呂秀金老師的課程不僅限於理論,還有豐富的實踐環節。許多參加者反映,孩子的創造力和自信心在課後得到了明顯提升,這在學校表現和社交互動中均得以體現。許多家長也表示,他們能夠更加輕鬆地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結語 在呂秀金老師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兒童潛能的發展。她的課程不僅提供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傳遞了對孩子無限可能的信念。相信在她的努力下,會有更多的孩子在探索中發現自我,勇敢追逐夢想。

September 20, 2024 · 1 分鐘 · Theme PaperMod